当宝宝与其他小朋友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时,家长就会发现,有时他们能一起玩得很高兴,但有些时候,他们会闹出一些小矛盾,甚至可发生攻击行为。那出现这个行为的原因究竟是什么?和BBunion早教机构一起来了解一下。
1、得不到关注。当宝宝长期得不到家人或小伙伴的关注,也会引起他发生攻击行为。比如,有些宝宝被家长忽略后,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得大人的关注和自我的满足。
2、获得“成就感”。当宝宝感到自己无能,希望获得“成就感”时,也可能通过攻击他人以表现自己的强大,满足追求成功的心理需求。比如,宝宝无法从别的方面得到表扬和重视时,就可能会通过打架而“出名”,让家长重视,让同伴惧怕,从而获得所谓的“成就感”。
3、挫折。有研究证明,挫折是引起宝宝攻击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当宝宝的要求得不到满足,努力尝试仍遭遇失败或者受到别人侵犯的时候,最容易爆发攻击行为。比如,宝宝一个人玩得正高兴时,别的小朋友干扰了他,抢走了他的玩具,他就会采用口头的或身体的攻击行为来对付小朋友。
了解了宝宝出现攻击行为的原因,就有相对应的解决方法,一起和BBunion早教加盟来看看吧。
1、倾听宝宝,理解宝宝想要什么。当宝宝出现攻击行为时,家长要运用反映式倾听的策略,以发现宝宝出现攻击性行为的真正原因,应把焦点放在“宝宝究竟想要什么”,而不是仅仅探究“宝宝为什么出现这样的行为。
2、冷处理。当宝宝出现攻击行为时,家长可以用一种冷处理的方式来对付他的暴力行为――把他关在房间里,让他平静下来,再跟他讲道理,并教会他正确的处理方式。
另外,当宝宝出现攻击行为时,家长绝不能出现以下的做法:
1、别出手打宝宝。告诉宝宝不使用暴力的最佳策略就是父母以身作则,别用暴力来控制宝宝的行为,不论宝宝犯了何种过错,父母动手打他都是一个负面的影响远大于正面的效益的手段。
2、别制造宝宝的罪恶感。宝宝有攻击行为时,家长不能这样大声嚷嚷:“你让那小朋友受伤了。”这种说法或许有立即的效果,能让宝宝马上变得畏缩、安静,但同时也严重伤害到宝宝的自尊,让他对自己产生负面的看法。
因此,BBunion早教中心建议家长一旦发现宝宝具有攻击性行为时,一定要及时加以纠正,比如,当宝宝出现攻击行为时,家长可以用一种冷处理的方式来对付他的暴力行为――把他关在房间里,让他平静下来,再跟他讲道理。